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。以太坊这类虚拟货币,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、依靠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等特点,不具备法偿性,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同时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,包括以太坊的买卖,均被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。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、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行为,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擅自公开发行证券、非法经营期货业务、非法集资等,一律严格禁止,坚决依法取缔。
从实际案例来看,许多参与以太坊买卖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。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为谋取私利,操纵交易数据,随意篡改以太坊价格走势,使得投资者在虚假市场行情下盲目交易,最终血本无归。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对以太坊的认知不足,以高收益为诱饵,吸引投资者参与所谓的 “以太坊投资项目”,实则是非法集资骗局。一旦资金筹集到一定规模,犯罪分子便卷款跑路,投资者维权艰难。
从法律层面分析,参与以太坊买卖不仅面临资金损失风险,还可能触犯法律。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,若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;涉嫌破坏金融秩序、危害金融安全的,将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。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测和打击力度,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虚拟货币交易资金流向,联合公安机关等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虚拟货币相关违法犯罪活动。
国际上,虚拟货币交易同样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。不同国家从金融稳定、消费者保护、反洗钱等多方面出发,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。一些国家限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运营,要求平台进行严格的注册和监管备案;还有国家禁止本国居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,对违反规定者予以重罚。这也反映出虚拟货币交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风险性和监管的必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