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虚拟货币层出不穷的市场中,C1 代币的合法性问题,可从我国现行监管政策与法律框架中找到明确答案 ——C1 代币及相关交易活动在中国不具备合法性,属于被严格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。
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早已划出清晰红线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规定,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其代币发行融资、交易炒作等相关业务活动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C1 代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,自然被纳入这一监管范畴。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,参与 C1 代币的发行、交易、兑换,或是为其提供中介服务,都违反了国家金融管理规定,不受法律保护。
从 C1 代币的属性来看,这类代币往往缺乏实际价值支撑。它们大多没有明确的技术架构、运营主体和落地应用场景,更多是通过 “区块链创新”“元宇宙概念” 等话术包装,在小众平台或社交群组中进行推广。推广者常以 “短期暴富”“稀缺性” 为诱饵,宣称 C1 代币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,实则通过操控价格、虚假交易等手段制造繁荣假象,诱导投资者高位接盘。一旦庄家完成资金收割,代币价格便会断崖式下跌,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参与 C1 代币相关活动还面临多重风险。法律层面,若涉及 C1 代币的发行融资、组织交易等行为,可能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,面临没收违法所得、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财产安全方面,C1 代币的交易平台多为无资质的非法平台,存在平台跑路、资金被挪用等风险。此前多地警方查处的案例显示,类似代币的投资者常因平台突然关闭、无法提现而遭受损失,且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。
此外,C1 代币的推广模式常带有传销或资金盘特征,通过 “拉人头”“层级奖励” 等方式扩张,本质上是庞氏骗局,最终必然因资金链断裂而崩塌。
C1 代币在中国不合法,其相关活动违反监管规定且风险极高。投资者应远离各类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避免陷入法律与财产双重危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