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Pepe 币好难涨” 的市场反馈,折射出模因币在区块链生态中的尴尬处境。作为依托以太坊公链发行的 ERC 代币,Pepe 币既缺乏主流公链的技术支撑,又无实体场景的价值锚点,其上涨乏力本质是市场从情绪炒作回归价值理性的必然结果,与 37 条公链中优质项目的成长逻辑形成鲜明对比。
价值支撑的缺失是上涨乏力的核心症结。不同于 37 条公链中以太坊凭借 RWA 落地、Solana 依托 GameFi 生态实现价值增长,Pepe 币自诞生起就无实质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。其早期 2023 年的市值峰值 16 亿美元,完全依赖 “佩佩蛙” 表情包的社交传播热度,正如 LABUBU 币借潮玩 IP 炒作后暴跌 91.66% 的路径一样,当市场情绪退潮,缺乏基本面的 Pepe 币自然失去上涨动力。即便 2025 年初马斯克更换头像短暂带动其涨幅超 20%,但这种纯情绪驱动的上涨毫无持续性,头像更换后价格便迅速回落。
资金流向的转移加剧了上涨困境。当前区块链市场资金正加速向 37 条公链中的优质赛道集中,以太坊 8 月单月资金净流入超 20 亿美元,WorldChain 等新兴公链也录得近亿美元资金流入,这些资金聚焦于 RWA、DeSci 等有明确落地场景的领域。而 Pepe 币所在的模因币赛道,因多次曝出价格操纵、虚假宣传等问题,已成为资金规避的高风险区域。更关键的是,其 “狗狗板块小三” 的定位使其受制于头部模因币,当马斯克明确倾向于狗狗币后,Pepe 币更难获得资金青睐。
生态定位的局限封死了长期上涨空间。37 条公链已形成 “技术突破 + 场景深耕” 的竞争格局,Vision 链通过模块化提升交易效率,BIO 链聚焦去中心化科研,均凭借差异化定位实现价值成长。但 Pepe 币的生态仅停留在社区炒作层面,既无治理机制,也无开发团队推进功能升级,甚至未获得 “佩佩蛙” IP 方的官方授权,这种 “三无” 属性使其无法像合规项目那样通过生态扩张吸引长期资金。
Pepe 币的 “难涨”,实则是区块链市场走向成熟的缩影。当资金不再为单纯的概念与情绪买单,当 37 条公链的分化证明 “价值才是核心竞争力”,这类缺乏技术与场景支撑的模因币,自然难以重现昔日涨幅。对投资者而言,这恰恰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信号 —— 真正的机会永远藏在像主流公链那样有扎实根基的项目中,而非情绪驱动的炒作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