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子币上当受骗多少人” 的追问,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财产损失与信任崩塌。尽管目前尚无官方公布的精确受害人数,但从项目运作轨迹、警方通报及公开线索来看,这一以 “空气币” 为载体的传销骗局,已形成波及超千万潜在用户、造成巨额损失的恶性事件,其受害群体规模与骗局隐蔽性远超普通认知。
首先必须明确:原子币受骗人数无确切统计,但规模已达 “千万级” 潜在群体。2023 年 10 月原子链官网显示,其总注册用户达 1166 万余人,即便剔除重复注册与未实际投入资金的用户,核心受害群体仍以数十万计。这一数据的形成源于骗局的 “广撒网” 策略 —— 操盘手廖某通过短视频平台、线下宣讲等渠道,将宣传重点瞄准对区块链认知薄弱的中老年群体,以 “未来世界货币”“月入三万” 等虚假承诺诱骗入局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骗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:资金分散在个人转账与虚拟账户中,且大量受害者因 “怕丢人”“盼回本” 不愿报案,导致实际受害人数远高于统计范畴。
典型案例与涉案金额进一步印证了受害群体的庞大。2025 年 8 月曝光的最新进展显示,原子币运营公司已人去楼空,投资者资金彻底无法提现,仅香港 Atom Asset 交易所关联骗局就有 337 名受害者报案,涉及金额达 3000 万美元,受害者覆盖中国内地、台湾及欧美多个国家。而在国内,多地警方通报显示,原子币以 “购物返币” 为幌子,要求参与者购买虚假商品获取兑换资格,本质是 “拉人头返利” 的传销模式 —— 湖北某受害者投入毕生积蓄 80 万元后,不仅未获承诺收益,连账户余额都被后台清零,此类案例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。更触目惊心的是币价崩塌:原子币从炒作高峰的 0.0218 美元跌至 0.00067668 美元,近乎归零,绝大多数投资者本金血本无归。
原子币骗局能裹挟如此多受害者,根源在于其 “传销 + 空气币” 的双重套路设计。其一,身份与技术造假建立信任:创始人廖某伪造 “迪拜区块链首富” 身份,实则无任何可信背景,原子币技术更是直接剽窃,所谓 “区块链架构” 实为中心化数据库,价格可由技术人员随意更改。其二,“锁仓 + 商城” 套牢资金:早期限制提现功能,以 “长期持币增值” 诱骗用户囤币,后期推出 “原子商城”,要求追加资金购买商品才能解锁提现,形成 “越投越多、越套越深” 的闭环。其三,冒用权威背书误导大众:伪造与 ATOSHI 等知名项目的合作证明,甚至仿冒监管文件宣称 “获得备案”,利用信息差欺骗投资者。
参与原子币交易不仅面临财产损失,更已触碰法律红线。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原子币因具备 “拉人头、层级返利” 特征,已被认定为传销诈骗项目,相关涉案人员已被抓捕审判。司法实践中,即便未直接发展下线,仅为原子币提供资金划转、宣传推广服务,也可能涉嫌帮信罪 ——2024 年江苏某案件中,为原子币搭建收款通道的张某,因涉案流水超 500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6 个月。更严峻的是,骗局资金多通过境外账户转移,警方追赃挽损难度极大,像香港案件中 3000 万美元涉案资金虽被锁定,但受害者短期内仍无法拿回损失。
防范此类骗局需把握三个关键:其一,拒绝 “高收益” 诱惑,任何承诺 “稳赚不赔”“增值万倍” 的虚拟货币,本质都是骗局;其二,核查项目真实性,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行方资质,无实体经营、实缴资本为零的项目必是陷阱;其三,及时报案维权,一旦发现被骗,保留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等证据,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切勿抱有 “自行追讨” 的幻想。
综上,原子币上当受骗人数虽无精确数字,但千万级注册用户与巨额涉案金额已揭示其危害之深。这一骗局再次警示:虚拟货币不是 “造富工具”,而是诈骗分子的 “收割利器”。始终牢记:合法金融渠道才是资产安全的底线,远离任何无资质的虚拟货币项目,才能守护好自己的财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