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未来的原子币:虚假包装下的传销骗局与风险警示

 

“世界未来的原子币”—— 这一充满科幻色彩的宣传口号,实则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话术。被包装成 “全球通用货币” 的原子币,早已被多地监管部门认定为传销骗局,其所谓 “未来价值” 不过是收割投资者的幌子,需从包装逻辑、运作模式与法律后果三方面彻底揭穿。

“未来货币” 的包装套路:用概念堆砌虚假价值。原子币操盘者将其定位为 “区块链 3.0 时代的世界货币”,宣称依托 “原子链技术” 实现 “去中心化全球流通”,甚至虚构 “迪拜华人区块链首富廖望操盘” 的背景增强可信度。为掩盖骗局本质,还设计 “购物赠币”“注册送 1000 枚” 等营销手段,营造 “零成本参与未来财富分配” 的假象。但真相是,原子币仅是平台技术人员可随意修改的电子数据,既无真实区块链技术支撑,也无任何价值锚定,完全符合 “气体币” 的特征 —— 所谓 “稀缺性”“增值潜力” 均为凭空捏造。

传销 + 诈骗的运作链条:从拉人头到资金收割。原子币的核心运作模式已构成典型传销:首先以 “免费注册” 吸引用户,再以 “激活账户需缴费” 设置门槛,随后通过 “拉人头得奖励” 激励用户发展下线,根据邀请人数划分等级并赠送 “算力”“额外代币”。当用户积累一定虚拟币后,诈骗环节随即启动:或以 “兑换真实货币需缴纳手续费”“升级节点需充值” 为由索求资金,或诱导用户通过非正规渠道 “交易变现”,待大量资金涌入后便通过后台篡改数据、关闭平台完成收割。2023 年江西资溪县就查处过此类炒作事件,现场收缴相关工具并劝导老年人注销账号,揭露了其瞄准低风险防范能力人群的诈骗策略。

法律与财产的双重风险:参与即踩红线。从法律层面看,原子币相关活动已触及多重违法犯罪:无任何金融资质却开展代币交易,涉嫌非法经营罪;以虚假宣传骗取资金,构成诈骗罪;拉人头层级奖励的模式,则符合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要件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我国 “924 通知” 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交易的民事行为无效,即便遭遇诈骗,资金损失也需自行承担。此前已有案例显示,原子币投资者因平台跑路维权无门,部分协助推广者还因涉嫌传销被追究责任。

风险防范:识破 “未来货币” 骗局的三个关键。面对类似噱头需牢记三点:一是凡宣称 “免费送币、拉人赚钱” 的虚拟货币,均为传销骗局,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公开透明,而非靠层级奖励扩张;二是正规金融活动不会脱离监管框架,任何 “海外背景”“独家技术” 若无法提供国内金融牌照,必是陷阱;三是遇 “购物赠币”“注册送算力” 等推广,可直接向金融监管部门或警方举报,2023 年江西的查处案例已证明及时干预能有效止损。

“世界未来的原子币” 并非金融创新,而是披着区块链外衣的财富掠夺工具。在虚拟货币交易非法的监管红线面前,任何 “未来货币” 的幻想都是镜花水月,唯有坚决远离,才能守护好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