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举报派币” 的呼吁背后,是一场针对千万用户的诈骗围剿战。这款以 “斯坦福团队背书”“零成本挖矿” 为噱头的虚拟货币,实则是集传销拉新、信息窃取、资金收割于一体的复合型骗局 —— 其通过诱导老年人质押兑换、骗取 “慈善捐赠”、倒卖个人信息等手段疯狂敛财,已引发多地警情。及时举报派币相关活动,既是守护自身财产的止损措施,更是配合监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社会责任。
举报派币,首先要认清其骗局本质与危害证据。派币的诈骗套路已形成完整链条:以 “免费挖矿” 为诱饵,通过 “每 24 小时点击闪电按钮”“邀请亲友提算力” 的机制发展下线,本质是典型的传销架构。当用户完成 KYC 实名认证、上传证件与活体信息后,个人敏感数据便已被平台掌握,而所谓 “9 绿账户迁移主网” 不过是拖延时间的骗局,至今无任何合规交易平台支持其变现。更恶劣的是,骗局已精准盯上银发群体:组织线下培训收取数百元报名费,谎称 “1 枚派币值 200 万元”,诱骗老人签署质押协议、办理所谓 “黑金卡”,甚至出现家属劝阻反遭决裂的悲剧。此外,派币还沦为洗钱工具,有骗子以 “质押变现 73 万元” 为饵,诱导用户中转 “慈善捐赠款”,使其沦为犯罪帮凶。这些行为均已触犯《禁止传销条例》与反洗钱法,是举报的核心依据。
举报派币需瞄准关键线索,通过官方渠道精准提交。根据多地监管公告,可重点收集三类证据:一是传销拉新证据,包括邀请码、团队层级截图、培训会议录音等,印证其 “拉人头提收益” 的传销特征;二是诈骗资金证据,如报名费转账记录、虚假质押协议、客服诱导转账聊天记录等,对应其非法敛财行为;三是个人信息泄露证据,如 KYC 认证截图、平台索要敏感信息的通知等,佐证其侵犯公民信息的嫌疑。举报渠道可选择三类官方平台:拨打金融监管部门电话(如赣州南康区公布的央行支行举报电话 6614012),工作日 8:30-17:30 可直接反馈线索;通过 110 或属地派出所报案,尤其涉及线下聚集、资金损失时,警方可快速介入调查;登录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,提交平台虚假宣传、诱导投资的证据,斩断其线上传播链条。
值得警惕的是,派币骗局的隐蔽性正不断升级,更需通过举报主动防御。骗子近期伪造 “银行审批派币” 谣言,将政务服务的 “π 型审批师” 窗口曲解为兑换网点,混淆公众认知;线下活动则采取 “保密培训”“手机密封”“分批签约” 等手段,切断参与者与外界联系,增加取证难度。此时,家属发现老人参与、市民目睹可疑聚集时,即便未直接受骗,也可通过举报阻止骗局扩散。参考如东警方成功劝阻 1.23 万元转账的案例,早举报能有效避免更多人受害。
举报派币不仅是个人维权,更是对金融秩序的守护。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,任何交易均不受法律保护,派币这类 “无资产支撑、无合规背书” 的代币,本质是击鼓传花的骗局。监管部门设立举报平台的初衷,正是鼓励公众参与共治,压缩非法活动空间。每一次有效举报,都是在瓦解骗局的生存基础,保护更多家庭免受侵害。
举报派币,是与诈骗分子的正面交锋,更是守护财富安全的清醒之举。面对 “免费暴富” 的诱惑,需牢记 “无成本挖矿必是陷阱,拉人头收益定是传销”。一旦发现线索,立即通过官方渠道举报,既是对自身负责,也是对社会负责 —— 唯有全民参与举报,才能彻底斩断这根缠绕千万家庭的诈骗链条。

















